资讯频道首页 | 会员论坛
您所在的位置:东阿信息港 > 资讯频道 > 花边杂烩

总统急了:再不生就要灭绝了!这个国家,真的已经生不出小孩了

发布:2025/10/6 11:27:49  来源:网络  浏览次  编辑:佚名  分享/转发»



一个曾经人口稠密的发达国家,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在人口统计图上消失。

韩国统计厅的最新数据显示,2025年7月新生儿数量为两万一千多人,这已经是韩国出生人口连续第13个月保持增长了。

单看这两项数据,可能很多人会觉得韩国年轻人又愿意生孩子了。

但最关键的一项数值:总和生育率。依然不容乐观。

该指标指的是每位女性一生中平均预期生育的孩子数,一般需保持在2.1上下,方可确保人口规模的稳定。



韩国去年的综合生育率为0.75,比前一年多了0.03,但这离2.1的线还差得远。

笼罩在韩国上空的人口危机阴影仍未散去,人口数字的突围之路依然漫长。



在首尔的街头随机采访20岁-40岁年轻人的婚姻状况,你会惊讶地发现未婚的年轻人比例极高,大约有6成年轻人没结婚。

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,韩国30多岁人群的未婚率已经达到五成多,首尔地区甚至高达六成多。

更深入观察会发现,甚至还有相当一部分年轻人根本不打算谈恋爱。

年轻人们越来越喜欢不结婚的状态,他们不买房、不结婚、不生娃。

路人推着的婴儿车,里面躺着的可能不是婴儿,而是宠物;

路边的母婴用品店,比意大利餐厅还要难找。



就连本该充满孩子喧闹的学校,也冷冷清清。

在韩国的一档综艺里,主持人去一所小学里录制,采访小朋友的环节中,主持人随口问了一句学校里有多少学生,孩子们用零零散散的声音回答道:23个。

饶是见多识广的主持人也愣了一下,转头问起身边的小男孩,他所在的班里有几个同学,小男孩说整个年级就只有4个学生。

“现在半个学校的学生都在这里了。”主持人看着眼前寥寥十多个孩子感慨道。

而这所学校的状况并非特例,甚至状况还算是可以的。

从2021年开始,韩国因生源不足而被关停的学校,从最初的20多所到2024年的33所,再到2025年的49所。



在这种局面下,有一项人口数据却呈现了上升趋势,那便是65岁以上人口,其占比正式突破20%,这也意味着韩国正式进入“超老龄化社会”。

那些关停的学校,经过重新装潢,摇身一变,成为了老人们的养老院。这种反差,令人唏嘘不已。



究竟是什么原因,让韩国年轻人对生育望而却步?

答案却并非单纯的“自私”或“渴望自由”,而是一场从上到下,全方位的社会困局。

首当其冲的,便是极高的经济负担。

韩国保健社会研究院的调查显示,年轻人买婚房至少需要准备折合人民币130万元。为了结婚至少要折合人民币180万元。

更矛盾的是,年轻人们虽然挣得不多,但却爱消费。

他们的想法也出奇的一致:我可以没有钱,但我不能没有奢侈品。

根据2022年美国投行的调研报告显示,韩国人的奢侈品人均消费额达到了325美元,位居世界第一。

这种“面子文化”的盛行,让韩国年轻人平均负债达到了52万元人民币。



可能有人说我不买不就行了嘛,情况却没有那么简单。

在韩国的求职市场中,外表光鲜亮丽,穿着名牌服饰的求职者更容易通过面试。

你不买奢侈品,连进下一轮面试的机会都没有。奢侈品已然成为了一种通行证,不管是在社交场合,还是职场中,都发挥着重要作用。

凭借一身名牌,和十几年苦读,过五关斩六将,进入了大厂的韩国年轻人,又面临着新的一轮考验。

韩国超过三成的职场人每周工作超50多个小时,三星某半导体部门还获得了政府特批,允许每周工作超64小时。

韩国人年均近两千小时的工作时长冠绝全球,“你不做,有的是人做”这一句话在韩国企业里体现的是淋漓尽致。

现实的狰狞,让这一群刚经历了多年的教育内卷的年轻人,变得麻木不已。

毕竟他们是从上学就开始内卷,每天4个小时的睡眠,一年至少6万人民币的补习费,才能考上大学。

于是年轻人们看着自己的钱包,受着职场的高压,再回想一下自己的来时路,果断决定:不生了,我要为自己而活。



还有人在采访中坦言:我自己就算了,但我不想再为财阀生下个小奴隶,继续为他们打工。

当然,韩国年轻人不生的原因还有很多,像女性意识的觉醒、婚姻观念的转变等,但这些原因无一不透露出韩国年轻人对待生育问题的消极。



如此严峻的情况,韩国政府早就坐不住了,从2006年到现在,政府已砸入两千多亿美元的生育补贴“重金求子”。

以首尔市为例,头胎出生可以领取折合为1.1万人民币的现金奖励,第二胎及以上1.6万元。

一直到孩子8岁前,父母还能按月领取津贴,平均每月1600元。

仁川市的力度更大,生一个孩子直接奖励1亿韩元,换算成人民币差不多是50万元。

除了真金白银鼓励生育,韩国还从职场上入手,试图平衡打工人的职场和家庭。



光州试点推行的“小学生家长10点上班”反响不错,韩国政府现已决定纳入国家项目,准备2026年全国实行。

随后,政府又强制要求企业披露育儿支持数据,将其纳入了企业评价体系中,能够光明正大享受福利,这身处于职场的年轻父母的状况才算好转一些。

年龄不达入学条件的孩子也给出了相应的措施,幼儿园推出夜间看护,部分社区推出的免费临时托育服务,也是为了方便那些需要加班的父母。



抓完正当婚育年龄的年轻人后,韩国政府又把目光转向了还在大学里的学生们。

通过纪录片、校园讲座等形式向学生们倡导“婚育的非经济价值”,可惜效果甚微,年轻人们并不买账。

前前后后130多项政策,2000多亿美元的投入,反映的是韩国政府缓解人口危机的迫切。

新生儿数量连续增长的第13个月,总生育和上涨的0.03,似乎预示着韩国政府多年来的努力,得到了回报。

但也有专家分析,这次增长是一次“补偿性生育”,疫情期间推迟的婚育需求在这两年释放,30岁左右的适婚女性基数增长,再叠加政策刺激,形成的短期效益。



韩国的低生育率,本质是“发展模式的代价”。它就像一面镜子,映照出了许多发达国家可能面临的终极困境。

财富可以建造高楼大厦,却难以构建年轻人对未来的信心。

当生育从一个自然的生命过程,演变为一项需要巨大勇气和资本才能完成的“奢侈品”时,任何补贴都显得苍白无力。

自然界,早就给过我们警示:当环境不再适合生存时,动物们会毫不犹豫停止繁衍。

参考资料:

1.人民网《韓智庫:韓國人口百年內或銳減85%》

2.每经网《从1.24到0.72!9年时间韩国生育率跌至历史新低, “少子化”困局背后有这六大原因》

3.搜狐网《生一胎奖51万,韩国生育率终于“反弹”了0.03,比上海还高了!》

作者:槐序

编辑:歌

声明:个人原创,仅供参考

相关文章

网友评论

评论加载中...
推广链接

网站首页 | 分类信息 | 企业商圈 | 东阿论坛

免责声明: 本站所有新闻文章来源于网络,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与本站无关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新闻文章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!

(特别声明:视频、图文版权属于原作者,如构成侵权,请及时联系我们,会在第一时间删除!删稿请发至邮箱:4143080@qq.com)

Copyright © 2003-2009 www.dadonge.com All rights reserved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