资讯频道首页 | 会员论坛
您所在的位置:东阿信息港 > 资讯频道 > 花边杂烩

10月15日,菲律宾驻华大使馆宣布:11月起恢复对中国公民电子签证

发布:2025/10/17 10:39:40  来源:网络  浏览次  编辑:佚名  分享/转发»

菲律宾宣布了
2025年10月15日,菲律宾驻华大使馆宣布,11月起恢复对中国公民的电子签证项目。以旅游或商务目的赴菲、行程不超14天的中国公民可在线申请,但只能从马尼拉或麦克坦-宿务国际机场入境。菲方称此举是为了加强民间交流和促进合作,但明眼人都看出,这背后是菲律宾旅游业撑不住的无奈之举。
说是欢迎,其实是求你来。
10月15日,菲律宾驻华大使馆突然抛出一条“好消息”——中国游客可以重新申请赴菲电子签证了。
别高兴太早,这个“欢迎”带着不少限制:只限旅游或商务,停留不超过14天,而且只能从马尼拉和宿务两个机场入境。
表面上看,这是加强中菲“民间交流”的诚意之举,但熟悉这几年局势的人都知道,这更像是菲律宾旅游业熬不下去的自救动作。
换句话说:曾经最舍不得放走的金主回来了,菲律宾不想再错过了。
时间拨回到2019年,那是菲律宾旅游业的黄金期。
那一年,超过170万中国游客涌入菲律宾,直接把中国送上了菲律宾第二大客源国的位置,人均消费超过1000美元,旅游收入的五分之一都靠着中国游客撑着。
长滩岛、宿务、薄荷岛,随处可见大包小包买买买的中国面孔,饭店、景区、商场、连路边摊都赚得盆满钵满。
那时候,菲律宾的旅游部门只要一提中国游客,都是笑呵呵的,谁能想到,这样的日子,转眼就变了天。
疫情后,全球旅游业都在复苏,但菲律宾的中国游客却几乎没怎么回来。
2024年全年才来了区区30.65万人,比2019年暴跌了82%;到了2025年前8个月,更惨,仅有18.2万人,同比又跌了24.4%。
这已经不是“少”,而是“断崖式”下滑。
菲律宾的游客回流远低于亚洲平均水平,背后不仅是疫情的余波,更是政策、服务、形象等多重问题交织叠加的结果。
别的国家在抢人,菲律宾却在失血。
旅游业对菲律宾来说,不是“可有可无”的产业,而是实打实的经济支柱,它贡献了接近9%的GDP,撑着675万个就业岗位,几乎是全国十分之一的工作人口。
游客少了,连锁反应随之而来。
长滩岛的海景房价格腰斩,旅馆老板排着队转让;锡亚高岛去年底还遭遇两周停电,冲浪季直接报废。
卖椰子冻的小贩哭着说:“一天都卖不出去几杯了。”
这些听起来像新闻小事,但每一个背后,都是一个家庭的生计。
更别说国家层面的目标也没实现,菲律宾旅游部曾定下2024年要吸引770万外国游客,结果只来了590万。
韩国游客撑起了大头,但撑不起当年的辉煌。
看看邻居们的动作,菲律宾的对比就更刺眼了。
泰国喊出2025年要吸引900万中国游客,马来西亚干脆免签,2024年接待了370万中国游客,目标再翻一倍。
越南、柬埔寨也纷纷下场,拼政策、拼服务、拼体验,真金白银砸宣传。
中国出境游市场在恢复,钱是愿意花的,只是花在哪,菲律宾已经不再是首选,更要命的是,菲律宾自己还在“作”。
菲律宾突然暂停对华电子签,理由没说清楚,但时间点和外交紧张关系对上了,政策朝令夕改,游客自然不敢轻易买票。
再加上景区频繁停电、基础设施老化、服务不到位,哪怕签证恢复,也没人敢冒险。
宣传方面更是“断粮”状态,旅游部的国际宣传预算从2023年的12亿比索暴跌到2025年的1亿,这点钱,连社交媒体都打不起广告。
这次恢复电子签,看似诚意满满,实则仓促上马,审批流程目标是48小时内搞定,重点拉拢短期游客。
菲律宾航空紧急增开航班,酒店也纷纷推出促销套餐,整个行业像是憋了一口气,等着中国游客来解锁。
但同时,政策也暴露出明显的矛盾:恢复签证,却只开放两个机场入境,搞得像是半张欢迎券。
这种“既想赚钱又怕失面子”的姿态,让人看得一头雾水。
菲律宾总统马科斯前不久还公开表示,国家经济压力山大,失业率高达9%,贫困率超过20%。
在这种背景下恢复电子签,说是“加强交流”,其实更像“经济求生”。
根据菲律宾旅游部的预测,这项政策可能在年底前带来10万名中国游客,创收约20亿比索。
这听起来不少,但与2019年170万游客、上百亿比索的收入相比,只能算是杯水车薪。
问题的根源不在签证,而在整体环境,政策的稳定性、旅游体验的质量、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,这些才是真正决定游客是否回来的关键。
如果菲律宾还想像过去那样靠旅游吃饭,就不能只盯着“表面诚意”,签证只是敲门砖,真正留住人的,是服务和信任。
菲律宾这次恢复电子签,表面是欢迎,实则是求助,旅游业撑不住了,中国游客的回归成了唯一的希望。
但要想真正翻盘,靠的不只是“开放”,更是“改进”,否则,哪怕签证再方便,游客也未必愿意来。
真正的信任,是用时间和诚意换来的,不是一纸通行证就能搞定的。
信息来源:菲律宾11月恢复对中国公民电子签证2025-10-16 00:00·北京青年报



相关文章

网友评论

评论加载中...
推广链接

网站首页 | 分类信息 | 企业商圈 | 东阿论坛

免责声明: 本站所有新闻文章来源于网络,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与本站无关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新闻文章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!

(特别声明:视频、图文版权属于原作者,如构成侵权,请及时联系我们,会在第一时间删除!删稿请发至邮箱:4143080@qq.com)

Copyright © 2003-2009 www.dadonge.com All rights reserved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