资讯频道首页 | 会员论坛
您所在的位置:东阿信息港 > 资讯频道 > 花边杂烩

宁愿坐19个小时的火车,也不坐6个小时的高铁,看完你就明白了

发布:2025/10/10 9:31:00  来源:网络  浏览次  编辑:佚名  分享/转发»

作品声明:内容取材于网络

2025年春运大幕落下,据统计全国铁路累计发送旅客5.13亿人次,创下历史新高。

在这庞大的出行潮中,一个现象引人深思,高铁以4分钟一班的密度穿梭在京沪线上,单日最高发送近80万人次,但却仍有近30%的旅客选择了速度慢得多的普速列车。

更令人关注的是,81对公益性慢火车在春运期间运送了1200万人次,其中最低票价仅1元,这个价格已经保持了26年未变。

选择坐火车的人大部分都是看中了它的价格优势,然而除了经济实惠之外,火车还有什么能够赶超高铁的优势呢?



四五倍的价格差异

在京沪铁路线上,1461次列车每天准时出发,这趟全程18小时44分钟的绿皮车,硬座票价156.5元,而同线路的高铁二等座票价超过550元。

对很多人来说,这390多元的差价不是一个小数目,2024年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日均收入为312.5元,这意味着一张高铁票的价格可能超过不少人一天的收入。

如果是一家三口出行,选择高铁还是绿皮车,差价可能达到上千元,这相当于一个普通家庭半个月的伙食费。



春运期间的票价差异更加明显,武广高铁等热门线路在高峰时段票价会上浮19%,武汉到广州南的高铁二等座最高卖到553元。

而普速列车不仅票价稳定,还推出了最低2折的优惠,武昌到杭州的硬座仅需22元。

这种价格差异,让许多人在出行时不得不仔细盘算,外出务工人员省下的几百元,能给家里老人买件新棉袄,给孩子交一个月的课外班学费,农村地区的老乡则能用省下来的钱多进点货,赶集时多赚点辛苦钱。



对他们来说,选择绿皮火车不是不喜欢快,而是把钱花在刀刃上的务实选择。

公益性慢火车的定价体现了民生关怀,公益性慢火车覆盖21个省份的530多个车站,几十年来票价不涨。

在贵州六盘水,水红铁路沿线的蔗农靠慢火车把甘蔗运到市场,让1斤甘蔗的售价从2毛钱涨到了1块5到2块钱。

这种低价稳定的运输服务,为偏远地区群众打开了增收门路,也让交通成本不再成为阻碍发展的门槛。



绿皮火车的“便利性”

绿皮火车的价值,远不止于票价低廉,它更像一条流动的生命线,延伸到高铁难以覆盖的角落,解决了特殊群体的出行刚需。

很多老火车站位于城市核心区,比如西安站、成都老火车北站,下了车走几步就能到公交站、地铁站,不用再花几十块打车去市区。

而高铁站为了方便扩建,大多建在城市外围,从高铁站到市区少则半小时,多则一两个小时,还得额外花交通费。



对要带大包行李的务工人员、赶时间办事的老乡来说,这种便利比速度更重要。

在偏远地区,慢火车的作用更加不可替代,全国81对公益性慢火车停靠的691个站点中,很多是高铁不会去的山区小站、乡镇乘降所,这些慢火车不仅载人,还成了老乡们的“移动货车”。

云南的5652次列车特意拆了部分座椅,方便菜农装新鲜蔬菜,湖南的7272次“卖菜专列”跑了30年,带动沿线15个古村落开起了民宿,老乡们靠这趟车把土特产卖到城里,日均能多赚500元。



在贵州六盘水营盘苗族彝族白族乡,“一乡十里三站”的独特布局,让当地盛产的甘蔗、脆桃通过慢火车运往各地,帮助村民实现了致富梦。

绿皮火车还具备应对突发情况的灵活运力,2009年春运期间,京沪线1461次列车临时取消全部卧铺改为硬座,单日运送4000多人,远超列车1866人的正常定员,帮很多人回了家。

这种“能扛事”的变通性,是讲究标准化、高效率的高铁很难做到的。



火车中的“温情”

绿皮火车承载的,还有高铁难以替代的情感价值和社会功能,在高铁上,人们大多低头刷手机,车厢里安静有序,但绿皮火车上的氛围完全不同,因为时间长,乘客之间更容易熟络起来。

有人会分享老家带的零食,有人会凑在一起聊打工的趣事,甚至有人会组队打扑克。



新疆的7556次列车上形成了“移动巴扎”,老乡们在车厢里交换特产、聊家常,山东的7053次列车串联起沿线的乡村市集,很多人坐这趟车不只是为了出行,更是为了赶个热闹、见个熟人。

对很多70后、80后来说,绿皮火车藏着他们的青春记忆。

年轻时出门打工、上学,大多坐的是绿皮火车,车厢里的叫卖声、铁轨的“哐当”声,都是难忘的成长印记。



现在就算条件好了,偶尔坐一次绿皮火车,也像在回忆过去的日子,这种情感连接,不是速度能替代的。

近年来,绿皮火车也在与时俱进,铁路部门不断改善慢火车的设施条件,加装充电插座、改善供暖和卫生条件。

黑龙江的绿皮车全面升级为空调车体,告别了冬天烧煤取暖的历史,一年就能减少180吨以上的煤炭消耗。



结语

高铁无法完全取代绿皮火车,不是交通技术的落后,而是发展理念的进步。

中国的交通发展从来不是追求单一的速度,而是兼顾效率与公平,让不同需求的人都能找到合适的出行方式。

交通的终极意义,不只是让一部分人更快到达目的地,而是让每个人都能方便地到达想去的地方。

相关文章

网友评论

评论加载中...
推广链接

网站首页 | 分类信息 | 企业商圈 | 东阿论坛

免责声明: 本站所有新闻文章来源于网络,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与本站无关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新闻文章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!

(特别声明:视频、图文版权属于原作者,如构成侵权,请及时联系我们,会在第一时间删除!删稿请发至邮箱:4143080@qq.com)

Copyright © 2003-2009 www.dadonge.com All rights reserved.